工业设计:中国制造的先导与灵魂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作为集成性创新的工业设计,从孕育到发展已有百年时间。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即20世纪70年代末,以派遣五名年轻教师分赴德、日学习为标志,工业设计比较系统地引入了我国。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改革开放后一二十年内主要解决经济总量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工业设计发展缓慢。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发展速度逐步提升,一些大型企业如海尔、联想等都设有专门的工业设计机构。大量设计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还有不少产品获得国际知名奖项。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大背景下,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工业设计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乔布斯:世界工业设计一座丰碑
乔布斯堪称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工业设计大师。1976年,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这家在车库里孕育的公司在以后的3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非同凡响”的奇迹,改变了七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和连锁商店。譬如,iPod改变了音乐产业、iPhone改变了通信产业、iPad改变了个人电脑产业及媒介,现在正走上“云端”。很多人称乔布斯为奇才、怪才、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创新领袖、混音艺术家、美国精神的代表(奥巴马总统语)等。我认为,是工业设计成就了乔布斯,是乔布斯成就了苹果,是苹果改变了世界。
工业设计大师乔布斯成就了苹果
创新“疯狂”的特质与动力。乔布斯的天赋和对工业设计的兴趣,更有躁动于怀的远大目标,是驱动他不断创新的力量之源。他说,“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和数学。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用我们的专长……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这股洪流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因此,他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放纵他的第一个天性对设计的热情,残酷地要求别人和自己,甚至在身患绝症之后。“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苹果广告)。因此,他坚信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办一家公司。他在最后的岁月里曾说过,“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作品。其他的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
乔布斯的创新激情
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创新需要激情与静思,需要勇于拼搏,不惧冒险,甘作奉献的人。我国工业设计界迫切需要像乔布斯那样的有思想、有激情、愿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献身的人。
站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处整合各类资源。乔布斯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虽然他拥有200多项专利),但他用大师级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未来。在他所有的产品中,科技必定与完美的设计、外观、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浪漫结合在一起。他说:“我们笃信,是科技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
苹果公司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对各类资源的整合,从招聘公司重要职位,到设计、硬件、软件直到内容。乔布斯把这称为“深度合作”和“并列工程”。另外,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不是像流水线一样,先从工程到设计,再到营销,最后分销,相反,这些部门是同时进行工作的。乔布斯说:“我们的方针就是开发高度整合的产品,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生产过程也必须是整合和协作完成的”。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整合”,又是一体的、统筹的,做到并做好这两个整合,实在难能可贵。
用户体验是起点和终点。乔布斯奉行的产品设计策略是简单。他认为设计不仅关系产品的外观,而且必须反映出产品的精髓。因此,设计的成功之道,必须是设计师主导工程师,而不是“反之”。而设计创新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用户体验,把用户体验作为设计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用户体验不仅需要对产品的功能体验进行设想,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他崇尚“至繁归于至简”,追求简洁而不忽视复杂性,追求完美,不忽视任何细节,要使“我们的产品看起来纯粹且浑然天成”,“让人能直观感觉到它的简单易用。”
不可思议的简洁
乔布斯非常重视新产品的推介和广告,甚至非常关心用户在商店里购买苹果产品的体验。他对分销商店的建立从外到里都进行了改变,商店的风格也沿袭了产品的特点:有趣、简单、时尚、有创意,在时尚与令人生畏之间拿捏得刚好。
在用户体验方面,乔布斯有独特的看法。他不是不做市场研究,但不热衷市场研究。他的名言是:“你不能问消费者想要什么,然后再提供产品给他们。等你做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想要新的东西了”。“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他自信地认为,“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它们自身就可以引领潮流”。
天才人物和团队合作。乔布斯是个天才的领军人物,有对工业设计深刻的理解和无以复加的激情,有出神入化的创新思维和引领企业走在时代潮流前头的非凡能力。他既像刺猬一样浑身是刺地得罪人,又像磁石一样把需要的人才吸引在周围。
两位天才携手打造苹果
“一个好汉三个帮”。乔布斯是卓越的企业管理者(他讨厌“企业家”这个称谓),又是个伟大的工业设计师,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工业设计师倍加重视。他极其聪明,深知一把手权力、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据说乔布斯把大约1/4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为了令自己看中的人为己所用,会费尽心思做动员。
乔布斯用人方式也是不拘一格。有的是通过直接雇用的方式,如阿特金森,有的是通过选拔赛挑选世界级的设计师,签署服务合同方式,比如德国的艾斯格林。这些著名的设计师也难免会受到乔布斯的苛求和辱骂。数十名被乔布斯辱骂得最厉害的同事在讲述各自悲惨故事后都说,是乔布斯使他们做到了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乔布斯一生的伟业会长期影响我们的生活,乔布斯的精神会成为鼓舞人们创新的力量。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确实是工业设计催生了乔布斯和苹果,从而集中地展现了工业设计的诱人“魔力”。
中国制造必须高度重视工业设计
现在,国内一些企业和许多产品通过设计创新改变了面貌。但令人不解的是,企业自身介绍、媒体报道往往只谈“研发”、“技术创新”、“创意成果”,而不提“设计”这个关键词。
如果不重视工业设计,我国将成为落伍者;越早重视工业设计的地区和企业,会越早得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比较系统地引进工业设计的理念、方法30多年来,前20多年工业设计发展缓慢。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十年来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专门文件《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1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五年规划,以及201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都具体强调了要发展工业设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深圳等20多个省、市和地级市都制定了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年,国务院连续发布了两个文件,一个是3月发布的10号文件《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另一个是8月发布的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再次强调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如在10号文件《若干意见》中,确定的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要用设计创新塑造制造业新优势。近年来,在“大环境”大大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原来领先的企业继续领跑,一批新兴后上企业急步向前,涌现了一批领军人物和优秀产品,许多产品不但获得国内“红星奖”,还获得国际上知名的奖项。
面对目前发展工业设计的大好时机,如果忽视工业设计这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就会在国内竞争中落伍,在国际上更落伍。
企业重视工业设计是关键,工业企业和设计企业都要转型升级。我们崇敬乔布斯,喜欢用苹果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第一,工业设计的奥秘之一,在于把能为我所用的一切进行集成、融合、提升,虽然重要性首当其冲,但投入相对较少。智能手机并非乔布斯首创,但当他看到一部智能手机时,他想到的是更完美的手机,他做出来了。乔布斯的伟大之处,是以设计大师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已有的、新的)、适用材料(新的、已有的)融合在一起进行创新,从而设计出为大众欢迎的产品。因此,我们说工业设计是科技成果走上市场的转换器。一些企业不重视设计创新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弄清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关系。“设计是新产品的第一道工序”,而且它的投入一般只占新产品开发的10%-20%,却决定了整个投入的成败。第二,苹果主要是“创造”,“制造”是以委托生产的方式在全球代工。乔布斯的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即所谓“微笑曲线”的两端。比如iPhone手机,其中闪存、屏幕是由日本企业按图纸要求生产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是韩国制造的,微电脑、摄影头、WiFi无线产品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是美国制造的,组装是在中国进行的。这是开放式做企业,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利用。
微笑曲线
第三,苹果在设计实践中,并没有把设计分成多少种类,综合运用效果达到最佳。乔布斯运用集成、整合的办法,把新产品推向市场。苹果公司实际运用了产品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外形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商业设计等。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和产业,涉及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像工业社会黏合剂一样,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学科、技术联系起来,相互交融,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比如新产品)而进行的集成性创新活动。
乔布斯的集成与整合
第四,苹果公司是“一把手”懂设计、抓设计,并以设计为龙头,带动、组织其他环节。企业一把手对“设计”、“人”、“领导”的看法和做法,所产生的影响、发挥的作用显然与几个设计师的呼声是不可比的。
客观地说,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差距就更大了。要精心培育大小“环境”,把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持续不断地充分地解放出来。就设计创新所需条件而言,应该包括:要细化和落实现行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整合设计资源,建立设计创新体系;开放办设计,充分发挥市场化、全球化的作用;构建和完善创新文化,使每个人、每个单位的创新潜力释放出来。
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是当前工业设计的重点服务对象。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设计创新都是我们生活的中心。乔布斯喜欢电子设备,他把技术、艺术和生活方式成功地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世界一流的电子公司,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乔布斯把工业设计的理念、方法运用到电子产品上,再现了工业设计的魅力。目前发达国家已处于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代,我国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挑战。工业设计应该把握世界设计发展的趋势,如绿色、生态、低碳、智能、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充分了解设计规律和我国对设计的需求,如人性化、个性化、艺术化、体验、综合、集成,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等。现阶段我国设计界的重点任务、重点服务对象应该是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要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设计创新和提高设计水平,推动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集成应用和互相促进,努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要协同创新
“设计”和“制造”从来就是孪生兄弟,有制造就有设计。设计与制造从来都是共生共长,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设计本身即是创新,本质就是创新。装备制造业现在也在创新。这两者的创新,首先应该合作、协同,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两者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应该怎样协同创新?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的自觉性。当今世界知识如海,信息“爆炸”,竞争激烈。任何一项创新,非一人甚至非一个单位可以成就,包括著名的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协同”可以优势互补,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可以提高效率。
工业设计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创新,这就意味着,设计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要有更多的合作者。协同创新因设计对象的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需要小协同,有的需要大协同;有的在业内协同,有的要跨界协同;有的在国内协同,有的还要在国际间协同;有的是相对固定和紧密的协同,有的是松散或短期的协同等等。
我们已经在协同创新,如我们积极提倡的产学研用相结合,但是我认为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觉性,扩大协同范围。
一是工业设计者要进一步认识自己,要继续深入地进行工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比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设计规律问题等;又比如,对工信部等11个部门颁布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中所说“工业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工业产品”,有人不以为然,其实,不要以为这就“小”了、“少”了,飞机、汽车也都是工业产品。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自我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协同创新有新的认识。
二是要认真学习国家的规划、政策和指导意见。这里既有协同创新的思想、指导,也有实际内容。它们都是政府部门放眼国内外、调查研究后出台的,很有学习、参照价值。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这既说到了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工业设计,又说到了设计创新服务的重点。设计与制造都要发展、创新,要协同创新、发展。又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通知》,把先进装备制造业放在需要重点发展领域的第一位;而在转型升级中需要“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的一节中,把“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放在了第一位。这两个“第一位”,立体地看,就是把设计与制造联系起来了。这是从宏观上看的设计与制造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再如,《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中讲到:“鼓励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这里讲的“合作机制”、“创新体系”,就是在讲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
其次,要总结探索协同创新的有效形式。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基本力量。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产值第一,但是大而不强,国内所需要的一些关键设备多数需要进口。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设计能力不强。就中国设计而言,尽管国内有一些设计创新佼佼者,但总体上原创设计、自主设计少,跟进设计、模仿设计多,由国外设计在中国制造的更多。为改变这种格局,装备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努力。
2012年初,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美国加德纳公司宣布,主业经营规模从2002年的第36位跃升到世界第一位。重要标志是,他们制造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首批智能化机床。从协同创新的角度看,2007年,沈阳机床建立了数控机床系统的研发、产业化、应用的三层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式和国际化的“三位一体”格局;联合8家企业、6个院所,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三国四方的科研攻坚团队。2011年,经过5年研发,投资数亿元,沈阳机床自主研发设计的、被誉为中国机床第一个“大脑的”“飞阳”数控系统实现了产业化。沈阳机床与很多企业合作建立了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共建了数控机床零部件加工配套集群,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产业金融租赁公司,建立了覆盖东北、华东、西南、中南四个区域的18家“4S”店和特许销售中心。
带领沈阳机床跨入智能时代
设计创新要“政、产、学、研、商、金”支持和结合;要上下游形成产业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沈阳机床集团做到了。制造业中协同创新成效斐然的企业还有许多,如海尔、联想、长虹及上海商用飞机、三一重工等。现在,设计业里有制造,制造业里有设计,交互设计,协同创新是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再次,要在中国设计的旗帜下各类设计企业协同创新。由于历史原因和实际需求,现在社会上有各种类别的设计企业和设计院所。如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等。应该说,这些设计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是更应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都是要以人为本,都在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方向发展。但应该承认,现有的各类设计各有侧重,各有比较优势,也各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工业设计相比较这些设计来说是最有综合特点的。在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工业设计,有更广的科学性、艺术性、复杂性,涵盖面很广。
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服务转型
现在各类设计可以“合而不同”,有分工,也要有合作,可以互学互补,协同创新。系统科学里称为“差异协同”。有差异要承认,但更重要的是协同,无论哪种设计都是中国设计,希望在中国设计的旗帜下,把各方面的设计优势、比较优势发挥出来。
中国制造与中国工业设计的协同创新,将引发我国制造业和产业格局的大变革。(转中国工业评论 作者: 朱焘)